電影走出去需要雙輪驅動

時間:2014-09-11 13:28:07 來源:北京中視英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作者: 點擊: 0
在財政部等七部門今年6月發(fā)布支持電影發(fā)展的一攬子經濟政策后,中國電影產業(yè)的新變化備受關注。而日前在北京成立的中國電影家協(xié)會國際傳播工作委員會,搭建了中國電影和電影人走出去的重要民間交流平臺。“走出去”一詞對中國電影業(yè)和電影人具有更強烈的現實意義。如何讓世界看到、認同、喜歡中國電影,同時實現中國電影在文化傳播和資本兩方面的價值最大化?
 
影視產業(yè)在2014年上半年,中國電影票房達137億元。國產影片票房達66.34億元,占據了半壁江山。憑借后發(fā)優(yōu)勢,中國電影界可以與好萊塢同步應用3D等先進技術,中國電影人也可以與全球電影人紅毯齊步走、片場同切磋。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,一些國產電影炒作高于創(chuàng)作,“叫座不叫好”,粉絲營銷、炒作推廣已經很難吸引日趨苛刻的觀眾。
 
相較而言,中國電影的“文化”輪子跑得較慢。有調查顯示,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主要興趣點是中國的哲學、歷史等文化要素,而目前中國電影的標簽多集中于功夫、孫悟空等寥寥幾個。“一部好的影片要能夠表達人類普遍關心的感情,讓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得懂,才能真正傳播民族文化。”電影制作人阿瑟·科恩如是說。他推出的《放牛班的春天》等佳作,顯然契合了這樣的理念。在美國,在中國,在世界各地,大家都喜歡上了那位法國老師、那群法國少年。
 
如何解讀傳統(tǒng)文化,呈現當代中國風采,使之為全球觀眾所接受,不獨中國電影,也是中國文化產業(yè)走出去的努力所在。在電視領域,《媳婦的美好時代》為什么備受非洲觀眾喜歡?因為其“表達人類普遍關心的感情”——真摯的親情、友情、愛情,其清爽的表達方式、生活化的對白也“讓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得懂”。對于講好中國故事,國際傳播工作委員會可以搭建交流平臺,把外國電影人“請進來”,使中國電影人“走出去”,展開國際化表達方式的討論,探尋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,找到講好中國故事的正確方向和操作模式。
 
中國電影走出去是一個時代命題。搭建更多中外電影學界、業(yè)界的交流平臺,建立更多推動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的機制,扶持更多致力于中國文化世界表達的電影人,讓世界聽得懂、喜歡上、離不開中國電影。
視頻點
視頻點